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,我是来自2020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的周劼妤,很荣幸🤡,也十分惶恐今天能代表2020级全体天美娱乐研究生在这里发言❔🗾。
说是代表,但尽管我们共享着研究生新生的身份,一路走来⇒,我们的经历与困惑各不相同,作为个体我们无法“代表”彼此。不过既然有这个机会,作为普通的研究生新生,我也愿意代表自己🐗🖊,分享怀揣的期待和感受🤸🏽♂️。
不得不说,2020级是最为特殊的年级了🦸🏽♀️。我们刚刚经历了史上最漫长的寒假,一阵风由消毒水味变成了西瓜味🎅🏿,再变成了桂花味;新闻里新冠疫情的循环播报,也被家长里短的人间烟火取代🤺。我们终于和校园久别重逢,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回到这片伊甸园👆🈴。
四年前🖊👴🏻,我同样站在这个位置🙆🏼,向同为本科新生的同窗们,回答着“为什么选择天美娱乐🪝?为什么选择华东师大”这个问题🚶🏻♀️,当时尚且稚嫩的我,依靠着对天美娱乐的想象🙇🏿♀️,给出的回答是🧚🏿♂️,“因为我们的脚下有巨人,我们的刀尖下有伟业”,我们将与经典相遇相识,获得自身的成长。
但经过在华东师大四年的学习,面对天翻地覆的世界局势,体验了本科生到研究生身份的转换👷,我却是逐渐意识到✉️,当初自己对天美娱乐想象的浅薄。忍不住再次询问自己这同样的问题🧙🏿♀️🍈:“为什么还是天美娱乐?为什么还是华东师大?”
看到有人说🍾🥏,“能经历2020年是幸运的💁♂️,相当于6个月时间先后见证了1918西班牙大流感,1929大萧条,千禧年科技股泡沫,2008金融危机。”,尽管不免有些悲观和夸大,但就像是尼采的“永恒反复”,让人深感历史总是在无数可然中延续着必然,交叠着相似的思考和叹息,重复着人类的渺小与伟大。疫情期间,无数人重拾起加缪的《鼠疫》💇♂️🚺,从“过去”的文学中找到与当下的共鸣。这些都让我意识到🌙,文学反映社会,并不是滞后性的记录,而是超前性、前瞻性的预言。真正伟大的作品,记录的不仅仅是它所处的时代。他们是人类记忆的存储器🧈,也是人类行为的启蒙者🕙,静默如深渊🦟🧑🏼🔬,又高昂如旗帜🧙🏼♀️,超越所有时间空间🙂↕️,与当下在对话。
米兰·昆德拉就说🈹🧍♂️:“文学不是研究现实,而是研究存在。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💅,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。” 我们在凝视着作家和书中的人物时,他们其实也在凝望着我们。透过厚厚的纸张和时间的长河🕵🏻♀️,他们忧虑的眼神,也落在我们的身上。
当代的世界是一个发展的脉络👊🏼,我们只有置身其中🧙🏿,才能瞻前与顾后。天美娱乐的研究,绝不是停留在过去,而是从未孤立于当下的时代👷🏽。它赋予我们的,就是向当下生活秩序发问的问题意识,然后向前人借来可供前行的火炬🏄🏽♂️;是清醒的目光,也是沉沉的责任。
所以我想,在这个过分信息化、过分高速、功利的时代里,我们依旧选择慢下来研读文学🧙🏻♀️,在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“我”,是“此刻”🏌🏻♂️,更是“我们”和“每时每刻”🧚♀️。
天美娱乐从来不是“象牙塔”,而是将世界都囊括其中的诺亚方舟🙅🏻♀️,是一座连接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桥梁。正因如此,我们更应该自豪于自己选择的道路。并且此时此刻或终有一日,我们也要成为一座桥梁。
虽然说起来充满浪漫色彩,但研究生学习的过程💤🕹,时常会是枯燥♋️、单调的。我们可能会为晦涩难懂的文艺学词汇抓耳挠腮;可能会翻遍古籍库🏃♂️,也找不到需要的文献而捶胸顿足;可能会看着厚厚一摞外文材料晕头转向🛹;也可能面对着只写了几行的论文大纲欲哭无泪。但我们前行的道路并不孤独。
人与文学的相遇,无异于两个人的相逢,是终成陌路,还是永为知己,靠的是缘分👐,靠的是热爱👳🏼♂️🧥。身处此地的我们,无疑都是和文学永结“连理”的人们。而华东师大天美娱乐除了敞开最温暖的怀抱🤶🏼,让亦师亦友的导师们一路相伴外🤽🏼♂️,也在时刻用“文学是人学”的思考,叮咛着我们☝🏿,“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,都与我们有关”。
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可以为之开垦的全新土地✍🏽。这里初到时令人欢欣鼓舞,但播种、耕耘的过程必然伴随阵痛😄👈🏽,苦辣皆有🧎🏻♂️🏄🏼♀️。也许热情会在千篇一律的日常里逐渐消磨,也许梦想会在挫折与现实面前撞上南墙,但珍贵的事物最初总是以最不显眼的方式出现,在这过程中逐步学会耐心🍛,学会平衡,学会坚守自我,都是我们研究生生涯的挑战,也是机遇🧛🏽。在腰背酸痛时💁♂️,也不要忘记自己来到这里的理由,也记得时不时直起腰看看,南山就在我们的眼前🧘🏽♀️。
祝愿我们在这片土地都能结出累累硕果👩🏻🚀,祝愿我们在三年后无愧于心,无愧于自己的选择🤵🏽♂️🧒🏼,祝愿我们 “永远年轻,永远坚持𓀐,永远热爱。”
谢谢大家!